石材類
韓國木紋石
1999
長:10 x 寬:13.5 x 高:19.5 (cm)
石雕工藝之切割、雕刻、琢磨、拋光、潤飾技法//傳統雕刻技藝與巧思
1999年身障人士工藝創作競賽最優選獎
1999年身障人士工藝創作競賽最優選獎
登錄號:199903001
盧志松的家鄉在澎湖,早期當地的漁民常利用竹筒來製作浮標,時間一久這些被棄置的浮筒,接連遭受海水、蛀蟲及白蟻的啃蝕,產生一種帶有歲月滄桑的美感,且富變化的竹節紋理及質感,看在工藝家盧志松的眼裡,卻是不可多得的題材,自然成為他石壺創作靈感的來源。
藝術源自於生活!盧志松自稱是個茶癡,因為他喜歡喝茶。但又想要在茶具上,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,所以常以茶壺來做為雕刻題材。他說「這些茶壺都是為我自己而做的!一方面是記錄生活的回憶,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愛泡茶」,「君子能容」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中產生的。
竹子屬禾本科集剛柔於一身,與松、梅並稱歲寒三友,和梅、蘭、菊又有「四君子」的美稱,在台灣更是隨處可見。竹子亦是騷人墨客筆下最愛的題材,東坡先生一句「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」,充分表達了文人雅士清新脫俗的品味,更將對竹子的愛好推向高峰。
盧志松的作品由一個茶壺搭配四個杯子組成,皆以竹子的造型表現,首先在選材方面,他用較接近竹子紋理的木紋石作為創作石材。因為木紋石的紋理像竹子具方向性,雕刻過程中掌握其紋理的走向就很重要,必須順著竹子的節理與生長方向來雕刻,才不會有違和感。可見作者盧志松對竹子有很深刻的觀察跟理解,加上長期積累的雕刻經驗,才能駕馭其中讓頑石點頭,也藉由「君子能容」這件作品,提醒人們要「知壺惜福」,讓作品的精神性提升到哲學的層次,足見作者的用心及巧思。(詮釋委員:邱泰洋)